第九章 鬼信号
……
……:“你有所不知,部队里一直都有这种传说,有些在边远山区驻防的部队,经常在电台里收到莫名其妙的信号。这些信号断断续续,有求救的,还有警告的,总之内容千奇百怪。部队接到这样的电波会以为是有人在求援,多半都会派人去电波信号来源的地方进行搜索。但是,去了的人就再也回不来了,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,那些鬼魅般的信号也就随即消失不见,所以这就是传说中的勾魂鬼信号。”
……
第二十二章 山神的秘密
人类的祖先在鸿蒙初开的石器时代,便有了结绳记事的传统。随着文明的发展,石刻与岩画、浮雕等直观的表现形式,成为传承文明最有效的途径。在一些举行重要祭礼的场所,都会遗留下大量的图形信息,给后人以最直接的启示。
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,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,在岩石上绘制和雕刻图形或者符号,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。而我们在这虫谷下的葫芦洞中发现的化石祭台,就记载着古人在这里祭拜山神的秘密活动。
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片祭台保存最好的一副图案,说它好,只是相对而言,几千年的岁月侵蚀,很大一部分浮雕都已经模糊不清。石刻图案采用的是打磨工艺,磨制法就是先凿后磨,线条较粗深,凹槽光洁,有些地方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的色彩。
大致还可以看出,这幅石刻的图案中有一个身材高大的黑面神灵,大耳高鼻,脸上生有粗毛,口中衔着一枚骷髅头,面相简单奇异,很容易令人过目不忘。
……
那是一幕诡异无比的场面:在化石森林的水面中,一群头插羽毛的土人,乘坐在小舟之上,手中都拿着长长的杆子。那些杆子和木舟,我们在通过殉葬沟之后都曾经见到过,当时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。
只见那些木舟中绑着很多大蟾蜍,可能大蟾蜍都是被这些土人在附近捕获的,用绳索捆扎得甚是结实,那些大蟾蜍张着大嘴 ,表情显得十分惊恐,似乎是在为自己即将面临得命运担心,都在尽力挣扎。刻画得虽然简单,却极其生动,让人一看之下就能体会到一种古时候大规模杀戮得悲惨氛围。
数名头插羽毛得土人,在一位头戴角盔的首领指挥下,同时用长杆吊起一只大蟾蜍,把它举到半空中,伸进化石森林石壁上的一个洞中,洞中冒出滚滚黑气。
后面另有一艘木船,摆放着几只变小了的蟾蜍,显出一副死不瞑目的表情,圆滚滚的身体也变得干瘪。而且那死蟾蜍石刻在颜色上与那些活蟾蜍也有所区别,显得毫无生气,悲凉而又恐怖,充分体现了生与死之间的落差。
我只看了这些,便联想到在山神庙内目睹的种种事物。那黑面山神左右,各有一名山鬼服侍,一个捧着个火红的石头葫芦,另一只抓着一只活蹦乱跳的蟾蜍。原来是表明这位镇守大山的神灵居住在一个葫芦形的山洞之中,而且当地的人们在巫师的指引下,捕捉大量的蟾蜍来供奉他。
……
我才想起来,最后还有一块磨绘的石刻:一位黑面冷峻的神灵——说是神灵,脸上却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生气,反而显露出一些不易察觉的阴气——在他身边围绕着无数女子。这些女子显然都是死尸,都是平躺在地,仰面朝天,双手张开,垂在左右,双腿弓起呈弧形,似乎是用反关节在地上爬行。……
……
……?我又反复观看了数遍那座化石祭台,但是祭台的磨绘中,现在保存下来还能辨认的部分太少,再也找不出任何的线索。
……
……:“化石祭台的磨绘在先,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,而献王墓在后,只有两千载有余。我想也许这条在地下的秘密洞穴是外界唯一可以通向献王墓的路径,而盘踞洞中的所谓山神,自古便是当地夷人膜拜祭祀的对象。所以献王的手下,套用了此地夷人古老的传统祭祀仪式,在王墓封闭后,如果想进入明楼祭祀献王,就依法施为,只需向洞中的神灵供奉数量足够多的大蟾蜍,就可以顺利通过这里。在殉葬沟尽头,那些秦汉时期造型的木船,还有那些腐朽的长杆,就可以证明在王墓封闭之后,至少进行过一次以上这样的祭祀仪式。”
……
第二十五章 潘朵拉之盒
……
在那个时代,世界上所有的动物体型都很庞大。这和当时的植物与地质结构又关系,氧气含量过高的环境,导致了昆虫形体无限制地增长,现在发现的三叠纪蚊子化石,估计其翅展长度超过了一百厘米。
昆虫利用气管进行呼吸,但是氧气进入组织的速度会随着虫子的体积增大而变慢,当昆虫的身体超过一定长度的时候,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便无法达到虫体的要求。这一客观因素,也是限制昆虫体形,以及导致大型昆虫灭绝的最主要原因。
我们目前所处的“葫芦洞”的岩层结构十分特殊,是一种太古叠生岩,到处可见红色的半透明晶体,还有大量的远古化石森林,这些都是三叠纪的产物。通过那些在远古时代的某个瞬间所形成的化石,可以得知在那一刻,火山的熔岩与吞没万物的泥石流,几乎同时覆盖了这片森林,高温后迅速冷却。
地面气体的膨胀形成了“葫芦洞”的特殊地形,这只蜮蜋(yùláng)长虫身体的一部分被熔岩和泥石流吞没,岩浆还没来得及熔化它坚硬厚重的外壳,便被随后而来的泥石流熄灭,所以虫体的一部分与山洞长为一体,再也无法分开。古时在“遮龙山”附近生活的夷人,可能就把这种恐怖的“霍氏不死虫”当作了山神来膜拜。
……
第四十三章 长生烛
……
这是三个用十一二岁的肥胖男孩做成的“接引童子”,接引童子的姿势和人鱼相同,也作跪地拜伏状,低头闭目,神态十分祥和,灯芯则安在肚脐处,长长的探出一截。接引童子的肚子与身后的铜柱连为一体,以前在铜柱和人皮里面可能都储满了油脂,油脂能够通过肚脐,一滴滴地流淌出来。
但是这些油脂可能早在千年前就流光了,那灯芯更是在地宫封闭不久,便已早早熄灭,这时随着空气逐渐进入墓室深处,三盏接引童子灯上残存地一点油膏,时隔两千年,又再次燃烧了起来。不过用不了多久,一旦耗尽残余地灯油,应该就会永远地熄灭。
……